中心简报2016年第1期
发布人:学术成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226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16年第1期                        20163

本期导读

 ◆中心新闻

中心召开2016年课题指南研讨会

中心研究人员参加西南交通大学学术交流

中心召开研究人员座谈会

 ◆中心成果要报

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面临的制度制约及对策建议

中心学人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嘉陵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泰峰

 ◆中心新闻

中心召开2016年课题指南研讨会

中心利用开学前一周时间集中讨论确定2016年中心课题指南,并对2015年课题申报的相关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会议由中心主任吕先竞教授主持,参会人员包括中心副主任彭国莉教授、李明伍副研究员,中心办公室主任范佳以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吕先竞主任首先指出,在2015年的立项中我们按既定目标完成了主要项目的立项,同时这些项目的完成情况良好,2016年中心的工作任务有一些调整,我们将着重于各个学科书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中心的图书引文索引打下基础。彭国莉副主任提出,在2015年的立项中由于程序上没有控制到位,存在多项相同选题重复立项的问题,我们应该在2016年的课题申报中避免。

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2016年的课题指南将主要围绕各个学科的书目数据收集与整理进行。



中心研究人员参加西南交通大学学术交流

2016316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举行图书馆转型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由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凡主持。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马继刚、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泰峰等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中心研究人员刘文君、章文苑、乔强、刘敏等参会。

上午大会主题发言阶段,中科院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教授作主题发言。

下午小组讨论阶段,中心研究人员乔强副研究员、博士进行小组发言。乔强博士就目前中心正在进行的中国图书引文数据库研究进行小组发言,随后,与会研究人员纷纷就乔强博士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个人看法,会场氛围热烈。



中心召开研究人员座谈会

327日下午在中心基地资料室图书馆4-8举行研究人员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军研究员参加。

目前,中心正在围绕中文图书引文数据库进行建设工作,前期在数据库的建构上大家进行了多次讨论,现将在前期讨论基础上进行方案确定。后期,中心将采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方式,借助于企业的服务器平台,共同研究开发。

大家纷纷表示,中文图书引文数据库建设目前在国内图书馆界均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产出成果的几率很大,大家应该积极围绕这一研究努力工作,为中心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奋斗。





























 ◆中心成果要报


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面临的制度制约及对策建议

[专报要点]四川高校是以创新驱动四川多极多点支撑发展的骨干力量。提高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对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专报》分析了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现状,指出我国现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与有关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不配套,不利于激发高校转化科技成果的活力,提出四川应先行先试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地方法规配套建设及改革高校科研评估办法等进一步促进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西华大学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利用研究中心吕先竞教授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规划项目“四川‘7+3’产业信息协同保障与服务研究”中提出如下观点:

一、四川高校承担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现状

(一)重项目申报

2012年,四川全省高校共获政府财政资助科研项目23988项,经费29.01亿元。2013年四川高校共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共计6.6396亿元,占四川各单位获得项目总经费的75.2%

(二)重论文发表

2012年全省高校共发表科技论文41887篇,其中,国外学术刊物发表12518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6784篇;发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论文13560篇,其中,国外学术刊物发表392篇。

(三)重成果获奖

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共计252 项,四川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奖项共计55 项,占总奖项的21.8 %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共计247项,四川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奖项共计66项,占总奖项的26.7%

(四)轻成果应用与产业化,成果转化率低

2012年,四川高校申请专利3646项,仅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5.7 %。授权专利2055项,仅占全省授权专利量的5%2013年,全省高校申请专利6144件,仅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7.45%。授权专利2539件,仅占全省授权专利量的6%;在2013年(第一届)及2014年(第二届)四川专利实施与产业化评奖获奖的81项项目中,四川高校仅获三等奖1项。根据中国发改委201312月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在10%左右。

二、我国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面临的制度制约

为解决高校及非盈利研究机构共财财政资助项目多但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拜杜法案》,允许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以及联邦政府合同下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大学、非赢利组织以及小企业所有。《拜杜法案》实施后,美国高校联邦资助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目前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近80%,这其中,美国高校做出了大量贡献。

为了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我国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2002)以及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均借鉴了美国《拜杜法案》。但从其实施情况看,效果却不明显。2002年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目前仅约10%,远低于美国的80%。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现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与有关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不配套,不能激发高校转化科技成果的活力。

根据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等的规定:(1)我国公立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属国有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其转让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高校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高校不得自行处置;(2)高校转让科技成果以及以科技成果对外投资等,应当对该成果进行资产评估;(3)高校转让科研成果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进行;(4)转让成果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此可见,虽然《知识产权管理若干规定》(2002)及《科技进步法》(2007)将我国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的权属授予了高校,但由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的上述有关规定,事实上导致了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 “既属于而又不属于高校”的尴尬境况。

由于权属不确定,高校及其科技项目负责人(团队)在转让科技成果时事实上存在法律风险,会面对复杂的评估审批程序。

高校及其科技项目负责人(团队)害怕承担这种法律风险,难于应对这种复杂的评估审批程序,因而缺乏转化项目成果的主动性。

三、促进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 先行先试,出台促进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激发高校转化科技成果的活力

建议四川省政府,借鉴北京、湖北等省市经验,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及四川省政府《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条政策》基础上,尽快出台《促进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建议在《实施意见》中规定:对高校公共财政资助项目成果,应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予以单独管理,给予高校自主转化处置权。高校可先自主处置科技成果的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事项,后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高校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成果自主转化处置权,其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

建议选择公立高校,开展一定期限内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四川高校作为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作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改革试点期限以5年为宜。

(二)加快地方法规配套建设,为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保障

建议在目前已形成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代拟稿)》基础上,及时修订并尽早颁布实施新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建议新《条例》明确规定利用中央及四川地方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或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

建议修订现行《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议新《条例》明确规定: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其权属归高校,高学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和投资。高校可先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投资,后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高校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成果转化处置权,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

建议修订《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对职务发明的范围做适度调整。对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只要没有利用原单位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或虽主要利用了原单位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但约定返还资金或者支付使用费,或者仅在完成后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验证或者测试的,可视为非职务发明。

建议制定《四川职务发明条例》。职务创新成果包括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等。职务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科技人才及其所在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性。建议四川知识产权局和科技厅,尽早调研四川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职务发明实施情况及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状况,为制定《职务发明条例》早做准备。建议在《四川职务发明条例》中,对四川高校公共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的权属、实施做出专门的规定。

建议修订《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45号)、《四川省教育厅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川教[2008] 88号)等文件,将四川公共财政资助项目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予以单独管理,给予高校自主处置权。

(三)改革科研考核评估办法,敦促高校四川公共财政资助科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01310月,四川省教育厅等公布了四川省“高校科研评价改革试点”名单及四川省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建议省教育厅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成果转化及应用为主的科研评估考核办法,全面推进全省高校科研评价改革,敦促四川高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中心学人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嘉陵

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社科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劼人研究学会副会长。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并多次出访欧美日韩诸国。编著有《李劼人图传》《李劼人晚年书信集》《李劼人全集·书信卷》,编选《世界文学名著》《名家谈书》《弗洛伊德文集》等10余部,译著《奥斯本学生百科全书》《麦考利儿童英汉词典》《世界动物百科全书》等。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泰峰





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川渝高校图书情报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专家,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专家。曾任山东农业大学电教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公共管理、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4篇。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并获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教育部《IPV6应用系统技术研究》(经费60万元)等五项研究课题。主持的“坚持四个贴近,全面推进教育技术应用” 2005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建设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2006年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建设》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第十、十一届优秀电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Baidu
map